篇章阅读(了解)

一、篇章阅读的概要

从近年考试真题来看,篇章阅读属于必考题型的有国考副省级卷、江苏省考、北京和上海市考。对于以上考试,篇章阅读需要认真学习和练习。之前考过但近年没有再考查篇章阅读的有吉林、陕西、河北、黑龙江、重庆、天津、

四川等省考,如无必要,不需要复习。至于事业单位考试,因地而异,就需要结合地方近年真题再做分析。如时间充裕,建议了解。

第一百二十二卷:篇章阅读的阅读思维

(1)认识篇章阅读

篇章阅读的考查方式是给定一篇文章,字数约为800-1200 字,接着设置5 个客观性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

(2)阅读思维

特征:

材料长,文字多,但基本为原文重现,整体好理解。

题目多,但顺序基本符合行文顺序。

文章与题目难易程度动态平衡。

通用的阅读思维:

心要稳:社会科学类材料读起来,比自然科学类材料容易理解;

读题目:标注题干关键词,尤其是涉及某个概念时,要对它有印象;

略读全文:标注自然段,圈画或写明各段关键词,讲什么标注什么;

问什么细看什么:先做已知晓位置的细节型题,再局部题,最后全文题。

【母题训练】

①20 世纪80 年代,加拿大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工厂,试着用污泥来生产燃料。他们先是通过机械方法去除污泥里的大部分水分和泥沙,然后将干污泥放进高温蒸馏器中,结果发现:蒸馏之后得到的气态组分转化成了燃油,而固态组分转化成了炭。于是,这家工厂开始利用这种方法生产燃料,每吨污泥可以生产2桶燃油和0.5 吨烧结炭。从那以后,随着对城市污泥组成的进一步了解,人们渐渐意识到,污泥中富含碳、氮、磷等资源性物质,这些物质让污泥拥有了变废为宝的可能性。如今,世界多国的科学家都在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开发了许多城市污泥的利用途径。

②虽然污泥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要想把污泥变成资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污泥的处理处置要一步步来:首先要经过减量化和稳定化处理,也就是减少污泥的质量和体积,并且降解污泥中的易腐有机物质;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最后才是资源化处理,也就是回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资源。每一个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例如:浓缩、脱水适用于减量化处理,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适用于稳定化处理,厌氧沼气回收、焚烧热能回收、土地有机质利用、建材无机质利用等技术可用于资源化处理,等等。当然,其中有一些技术可以同时满足多个处理目标。

③乍一看,污泥的处理处置有这么多技术路线,似乎“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经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等因素,厌氧消化技术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等简单化合物,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绿色燃料。厌氧消化技术在解决了污泥污染问题的同时。还顺便实现了生物质能的回收,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很可惜,这种

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运行遇到了很多困难,国外厌氧消化技术装备在我国的运行稳定性很低,效率也不尽如人意。

④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污泥泥质特点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污水厂污泥

普遍存在微细砂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而且污泥组成非常复杂,既含有碳、氮、

磷等资源性物质,也含有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微塑料等污染性物质。另外,我国人

口密度高,城市污泥的处理量很大。因此,开发适合我国污泥泥质特点的高级厌氧消化

技术迫在眉睫。

问:加拿大研究人员的试验说明:

A.利用污泥生产燃料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

B.高温蒸馏法是污泥资源化处置的最佳手段

C.加拿大是最早实现城市污泥资源化的国家

D.污泥中含有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成分

【解析】先看问题,问题中的关键字眼是“加拿大研究人员的试验”,大概率是偏细节型的题目。然后,略读材料,第一段就提到“加拿大研究人员的试验”,稍微慢一点读,读完后,可以直接作答本题。

根据第一段可知,试验相关的最核心文字是“结果发现:蒸馏之后得到的气态组分转化成了燃油,而固态组分转化成了炭。于是,这家工厂开始利用这种方法生产燃料,每吨污泥可以生产2 桶燃油和0.5 吨烧结炭”。故试验说明,污泥可以制作燃料。对应选项D。故答案为D。另外,A 项中“机械化操作”是试验采用的方式,不是试验证明的结果。B 项中“高温蒸馏法”是否最佳并未提及,试验只是用到了高温蒸馏而已。C 项中“最早实现”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

第一百二十三卷:篇章阅读的3 类考法

篇章阅读的考法和片段阅读基本重合,但解题思路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近年真题来看,篇章阅读常见的考法主要有细节理解,标题选用,词句填空,主旨

意图题,偶有考查词汇填空和下文推断题。

篇章阅读的考法可以归为“主旨类、细节类、推断下文类”3 类:

①细节类(考频最高)

细节理解(下列哪一内容未在文中明确提及?文中没有提及xxx 的哪一方面?)

词句填空(下面这段文字/这句话/词汇最适合放在文中的哪个位置?)

②主旨类

标题选用(以下哪一项最适合作为本文/xx 段的标题?)

主旨意图(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③推断下文类

下文推断(这篇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分析?)

【母题训练】

①老鼠生性胆小机警,我们常用“胆小如鼠”来形容一个人懦弱怕事。老鼠怕猫更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对冤家也常被搬上屏幕,例如《猫和老鼠》和《黑猫警长》。

②那么,老鼠有没有不怕猫的时候呢?

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当老鼠感染一种名叫刚地弓形虫的寄生虫的时候。1908 年,细菌学家查尔斯·尼科尔在突尼斯的刚地疏趾鼠体内发现了这种只有几个微米大小的细胞内寄生原虫。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弓形虫只在家猫和虎、狮等猫科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其无性繁殖则可以发生在几乎所有温血动物(比如老鼠)的有核细胞中。

④值得一提的是,弓形虫的感染通常比较温和。在免疫力正常的动物体内,弓形虫以一种叫做组织包囊的形式存在于动物大脑或肌肉中,呈慢性感染。只有当动物免疫力低下时,弓形虫感染才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比如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⑤慢性感染并不表示弓形虫对动物没有影响,何况它感染的部位是大脑。早在2014 年,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教授迈克·艾森团队就发现,慢性感染弓形虫的小鼠对猫尿液的畏惧程度降低了。研究人员将小鼠体内的弓形虫完全清除后,这种变化并没有发生反转。通俗地讲,老鼠胆子变大了,不再害怕猫留下的痕迹和气味,而且“一时感染,终生受用”。

⑥2020 年1 月,日内瓦大学医学院多米尼克·索达提——法威尔教授团队发表论文称,慢性感染弓形虫的小鼠,不只是针对猫的胆子变大,面对其他捕食者时胆子也会变大。

⑦“我们发现感染弓形虫的小鼠的恐惧感丧失不仅仅是针对猫的,”科研人员表示,“这些小鼠思维活跃,四处游走探索”。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建立了弓形虫慢性感染的小鼠模型,惊奇地发现,在慢性感染状态下,小鼠的焦虑水平降低了,更喜欢探索未知的东西。

⑧难道小鼠的胆子真的变大了?研究人员检测了小鼠对不同动物尿液的恐惧程度,发现弓形虫慢性感染的小鼠对猫尿液的恐惧程度明显降低,也不惧怕狐狸和豚鼠的尿液。就算附近放置的是处于麻醉状态的活的大鼠,小鼠依然来去自如。这和未感染组小鼠的小心翼翼形成鲜明对比。

⑨研究人员进而发现,弓形虫感染的小鼠,其行为变化程度与其脑组织中的包囊数量呈一定的相关性,弓形虫感染量越大,小鼠的探索性行为就越明显。通过转录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弓形虫慢性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的转录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且与脑组织中包囊的数量和行为的变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科研人员推测,弓形虫慢性感染会引起动物脑组织持续性的炎症反应,炎性因子的释放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最终导致动物的“勇敢”行为。

⑩安徽医科大学一位病原生物学教授说,弓形虫感染引起动物行为的变化可以拉近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利于虫体的扩散传播;老鼠不怕猫则更有助于弓形虫在猫体内的有性生殖,促进弓形虫的进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动物实验研究有助于揭示人体“慢性无症状感染”相关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问: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章的哪个位置?

有人不禁要问,既然老鼠感染弓形虫后连猫都不怕,那么它对其他捕食者或威胁的恐惧感有没有变化呢?

A.②和③之间

B.③和④之间

C.⑤和⑥之间

D.⑦和⑧之间

【解析】结合问法和选项来看,暂时不确定细节位置,属于全文型的题。但可以先圈画这段文字的关键内容(如:鼠感染弓形虫后、对其他捕食者或威胁的恐惧感),有个印象。并大致猜测文段的行文脉络:给定文段提出了一个问题,问的是老鼠感染弓形虫后连猫都不怕,那么它对其他捕食者或威胁的恐惧感会不会改变。那么,根据行文逻辑,给定文段前会说明老鼠感染弓形虫后不怕猫,之后会对“老鼠对其他捕食者或威胁的恐惧感有没有变化?”作出回答。略读全文,①引出老鼠胆小这件事。②段到⑤段都在围绕感染弓形虫的老鼠不怕猫展开论述,中间衔接紧密,不适合放入给定文段。⑥段提到感染弓形虫的老鼠面对其他捕食者时胆子也会变大,明显⑤和⑥之间适合插入“题干给定文段”。并验证读完⑦⑧段,逻辑正常。故答案为C。